佛冈招商指南
位置境域
佛冈县位于广东省中部,北回归线北侧,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。处于东经113º17′28"至113º47′42",北纬23º39′57″至24º07′15″。县境东西长50.92公里,南北宽50.35公里。佛冈县东北与新丰县交界,东南与广州市从化区接壤,西南与清城区毗邻,西北与英德市相连。全县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为1295平方公里。
地形地貌
全县地势为东北高,南西低。西北部的观音山山脉是全县主要山脉,最高峰为亚婆髻(海拔1218.8米),9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观音山(海拔1048米)、大鬟山(海拔1059米)、辣篱脑(海
拔1001米)、铜鼓脑(海拔907米)、三角山(海拔993米)等10多座,构成观音山一带独特的高山地貌:诸峰层迭,群山环抱,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峰呈喇叭形分布,向西、西北绵延。
观音山与它东面的独凰山(海拔828.1米)形成南面暖湿气流进入佛冈的第二道屏障,屏障以北的迳头、烟岭、高岗的地势向北偏东倾斜,屏障以南的水头、三八、石角、龙南的地势向南偏西倾斜。县境东北面有苦茶山(海拔736米)、通天蜡烛(海拔1047米)、黄金脑(海拔988米),东南面的最高山是羊角山(海拔675.6米)。
在县城之南另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,东起于青牛塘,西止于七星墩,形成另一道屏障,是南面暖湿气流进入佛冈的第一道屏障。
全县群山耸立,稀疏嵌布着几条东西相间长条状负地形构成的洼地,洼地标高一般在80~100米,洼地两侧及四周的低矮丘陵向外过渡为中低山地形。南部为谷地平原区,海拔一般在100米以下,县内最低处为龙山镇良塘村的田面,高程为13.5米。全县山地、丘陵、谷地平原之比为7:2:1。
气候特征
佛冈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大陆性季风气候。根据1957年至1994年的气象资料,佛冈县的气候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。
佛冈县季风气候明显。用1月代表冬季,7月代表夏季,佛冈1月盛吹东北风,7月盛吹西南风。这种风的季节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。佛冈县冬季主要受蒙古高压的控制。夏季主要受印度洋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。由于蒙古高压“干”而“冷”,在其控制下雨量较少,温度较低。印度洋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“湿”而“热”,在其控制下雨量较多,温度较高。
土壤类型
山地土壤
全县山地面积1388700亩,占全县总面积的71.12%,有赤红壤、红壤、黄壤3个土类。赤红壤分布在350米以下的山坡上,面积114.62万亩,占山地面积的82.54%。红壤分布在350~600米范围的山坡上,面积20.36万亩,占山地面积的14.66%。红壤和赤红壤的土层较深厚,适宜林木生长。有机质含量最高6.34%,最低为1.66%,平均为3.3%,酸碱度(PH值)为4.5~5.5。黄壤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坡上,面积3.89万亩,占山地面积的2.80%。土壤湿润,有机质3.97%~10.14%,平均含量6.35%,酸碱度(PH值)为4.7~5.1。全县山地土壤含有机质较丰富,全氮含量1~3级的土壤面积,占山地面积的94.94%。全磷含量很低。全钾含量相差较大,植被好的含钾较高,荒山秃岭含钾量低。
水稻土壤
水稻土是佛冈的重要土壤类型,面积182424亩,占耕地面积的87.17%。水稻土又分潴育型、渗育型、潜育型、沼泽型、淹育型和矿毒田6个亚类,20个土属,52个土种。
